17世纪,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21世纪,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却说:“Art is also Power,艺术也是力量”。

确实,艺术是伟大的:它直接促进人两大心智能力中“感性”能力的成长,给表达自我一个出口;它也是包容的:涵盖绘画、音乐、文学、戏剧……诞生了人类的各种想象力,讲述自然有多奇妙、历史有多跌宕,千万个为你预备好的舞台有多闪闪发光;它又是“沉甸甸”的:关乎一生,与从小兴趣的建立密不可分,更需要父母们在生活中有技巧的引导。

艺术:美的潜入者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每一样东西,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是美育的启蒙:读绘本,孩子学到的不仅是书里的知识,他还能感受到书的质感、装帧技法、画面设计;听音乐,输入他耳中的是优美的旋律,协调有序的节拍;看展览,他的眼睛能与缤纷的色彩撞个满怀,还能体验到各类创意精彩的表现形式,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同时,艺术更潜移默化的美,在于教化孩子的品德与情感。试想一下,每当你的孩子放学回家,看到家里有一台钢琴,和看到家里有一台麻将机,脑袋里联想到的东西绝对是不一样的。这或许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艺术有一种形成性格的力量,因此它应当被列入教育中”。

艺术:情绪的树洞

另一方面,艺术是暂别现实的乌托邦,是寄托美好的幻想乡。林清玄曾说,幸好他是作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浪漫的追寻,让他在成长中,不追赶、不慌张、不功利、不浮躁,可以用最闲适的心态,雕琢最自由的灵魂,他把这归功于“文学的力量”。

是的,有时人学习艺术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谋生,只是为了能在或孤独、或无所排解、或忧伤愤懑的日子里,有个东西相伴而已。常常看到有些孩子放弃了曾坚持几年的艺术爱好,想想有些可惜,在此做个小小的建议:辛苦时咱不妨暂且搁下,放一放,但别弃。

想想周王受困推演《周易》,康斯太勃尔失挚爱而画出《巨石群像》,郁达夫感怀国事家情写下《故都的秋》……也许在某个异国他乡的时空,也许在某次情绪濒临崩溃的瞬间,也许就在特殊的此刻,你会想再拿起它。

每个童年,都该被艺术照亮

当然,未来皆未知,或许你的孩子以后是警察、医生、教授,做着和艺术无关的工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人生和艺术紧紧拥抱,其所带来的改变,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为父母或自己所感知,但从接触艺术的这刻起,就是在往好的方向推动。

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