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事实上,除了父母,对孩子产生影响的还有朋友。友谊,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被称作“地球上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的《教育的迷思》中,作者茱蒂•哈里斯更是认为同辈群体往往才是塑造儿童行为和改造孩子性格的存在。

曾经,四川大学一个男生宿舍火了,宿舍6人共拿到17个国内名校保研资格。谈及他们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他们说“寝室的学习氛围比较强,相互之间鼓励学习,一旦松懈,也有舍友提醒。”《荀子》中写道:“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和优秀的朋友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会逐渐变得优秀,真正的朋友会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这里需要一小段过渡,讲一下“真正的朋友”对孩子的积极的“同伴效应”。不然直接讲虚假的朋友有点硬拗。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有可能遇到“虚假的朋友”,从而让“同伴效应”对孩子产生负面和消极的影响。

怎么判断哪些是“假友谊”呢?

在美国的《今日心理学》,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了“假友谊”的几个特征:

孩子经常因为这段友谊不开心甚至哭泣;

孩子的自信心萎靡不振;

孩子为了朋友开心会一味讨好对方,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孩子总是被朋友嘲笑、轻视、各种贬低;

孩子提出的想法总是不被朋友重视;

孩子因为这段友谊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孩子被要求“做坏事”来表示自己的忠诚。

比如,最好的朋友突然有了“新欢”,于是就将“我”抛弃,“我”小心翼翼地去挽回,却无功而返;和朋友一直相处很好,但有次考试超过了他,他就开始疏远“我”,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朋友总是对“我”挑三拣四,总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为了维持友情,“我”总是讨好他……

如何帮孩子杜绝“假友谊”?

1.关注孩子的交友状况,但不过度干预

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交友情况,家长不要过度干预孩子和谁玩,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当孩子有了朋友,和孩子聊聊朋友的情况,比如“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你们在一起有没有发生过不开心的事情?”“朋友有什么优点缺点?”......甚至还可以邀请朋友来家里,观察孩子之间的相处,以便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引导。如果孩子已经交到坏朋友,客观地帮孩子梳理思路,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会自己分析和判断问题。

2.了解孩子的内心诉求,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

家长除了在生活上尽到照顾孩子的职责,还要留心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尽量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让孩子信任你,对你敞开心扉,这样家长才能及时地把握到孩子心理情绪的变化,然后采取对应的措施去安抚。堵不如疏,与其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不如让自己也成为孩子朋友中的一员。

3.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及时摆脱假友谊

家长可以跟孩子聊聊自己的朋友,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让孩子看到大人的友谊是什么样子的。要让孩子知道,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快乐永远是大于痛苦的,在这段关系里,双方应该是平等的、进步的,如果对方总是让你难过、自卑、不安、颓废,这样的友谊放弃也无妨。当然,引导孩子交友不是强硬的干涉,而是让孩子自己判断毕竟交友是孩子的自由,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朋友,一定择善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