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翻篇,新年即临。

每添一岁人生,总多几分感悟:如果时光可阅,昨天、今天、明天,也许都只是人生一书中薄薄的几页,而人到中年,就像这本小说看到了中间章节,故事铺垫到高潮,兴致也渐入佳境,往后还有许多章节候着,正是有趣的时候。

这种有趣,比年轻人的“混不吝”有底气,如梁实秋的慨叹:“中年演员才能演出大出轴子戏的妙趣,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戏的内容”;又比老年人的“看淡一切”有朝气,像吴晓波代表的中年创业者们:“新世界的浪头打得太猛,一开始有点晕头,却也激发出残存的那点野心,想骑上去试试看。”

所以说,人到中年的故事最有趣:有料,也会玩。

工作篇:谁说中年没有创造力?

有人或许会意外:汇聚互联网能人的硅谷,往往被视作年轻领域的代表,但根据数据模拟,硅谷成功创始人的典型形象是47岁非计算机背景的人物,而不是我们预想的年纪轻轻、连帽衫打扮的工程师。同样地,根据《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表明:在最时兴的人工智能行业,30-50岁的中年人占全龄层顶尖学者的66.2%,占全龄层顶尖企业家的68%,占全龄层科技巨头团队负责人的74%。

而在文学领域:托尔斯泰36岁开始写《战争与和平》、马尔克斯38岁搞定《百年孤独》、老舍37岁出版《骆驼祥子》、王小波39岁借由《黄金时代》大红大紫……作家们常常年少成名,但巅峰作品往往出自中年。无独有偶,《圆桌派》里,王晶也指出:最有创作力的导演,不是年轻人,不是老年人,而是中年人。即使是在年轻人聚拢的大众媒体行业,还有马东、窦文涛、黄磊等等中年人玩得风生水起。

科技、文学、艺术,营销……无数需要创造力的工作,都有屡见不鲜的例子在告诉我们:中年不是危机,而是巅峰的创造力。

生活篇:谁说中年只有负重前行?

年轻人常说“想过有意思的生活”,什么是“有意思”?

成堆的购物单、远方的异国旅行、一场万人音乐节?

作为过来人,中年人对这些招数恐怕已经免疫,也不太敏感于外物刺激。

或许可以试试斯多葛主义,接受“万事安宁,就是最高的生活艺术”。换句话说,生命之“重”也是欢喜,有意思的生活不在他处,就在平稳的日常:做饭、洗碗、辅导小孩功课时被自己脑中冒出的奇思怪想逗笑;没打到车正赶着正路,想起来医生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走出舒坦感;或是培养些下棋、种花、养养猫猫狗狗这类轻松的爱好,玩物养志。抱着汪曾祺所提倡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的心态而活,因为“生活是很好玩的”。

西方的谚语说:“人生四十才开始。”

中年人,不妨轻松一点:你的人生正兴,不乏精彩章节。